《大学体育1》课程教学介绍
课程名称:大学体育1课程编码:1110410701
课程类别:体育 课程性质:必修
学 分:0.5 总学时:28学时
理论学时:4学时
实践学时:24学时
先修课程:
后续课程:大学体育2-4
适用专业:非体育专业
开课教研室:公共体育教研室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
《大学体育1》是针对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学生,以田径、球类、操类等项目为主要内容,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学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体育课程考核突出过程管理,从学生出勤、课堂表现、健康知识、运动技能、体质健康、参与活动情况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本课程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围绕课内教与学、课外导与做、线上线下紧密结合等环节,把课内教学与课外自主练习有机融合起来,注重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促进教学评价。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衔接;坚持培养兴趣与提高技能相促进;坚持群体活动与运动竞赛相协调;坚持全面推进与分类指导相结合。
二、课程培养目标
1、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所具备的素质、掌握的技能、知识和能力如下:
课程目标1.综合育人
课程目标2.沟通合作
2.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本课程教学目标支撑的毕业要求主要体现在毕业要求指标点6.2、8.1,具体如下: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课程目标 |
毕业要求 |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及其内容 |
教学内容 |
支撑强度 |
指标点 |
毕业要求指标点内容 |
1 |
1.综合育人 |
指标点6.2 |
能够结合体育学科教学与德育工作进行育人实践,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 |
|
M |
2 |
2.沟通合作 |
指标点8.1 |
理解与体验学习共同体的特点与价值,准确把握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定位,具有协同合作意识。 |
|
H |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1.课程属性与课程目标:《大学体育1》是针对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学生,以田径、球类、操类等项目为主要内容,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学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体育课程考核突出过程管理,从学生出勤、课堂表现、健康知识、运动技能、体质健康、参与活动情况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运动的能力,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具有一定的运动欣赏能力;
(2)掌握所选运动项目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能自我评价体质健康状况;
(3)掌握有效的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4)能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通过体育活动自觉改善心理状态,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与合作精神;
(5)通过课内学习和课外锻炼,养成自主锻炼的好习惯、学习掌握一项锻炼身体的好技能、拥有一个健康的好身体。
2.学习对象分析:
本课程安排在第一学期,刚入校的大学生由于在高中阶段紧张而繁忙的学习,从而忽略了体育锻炼,因此身体素质普遍有所下降,本课程通过对田径等项目的学习与练习,使学生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
3.教材分析:大学体育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国务院批准发布实行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精神,大力开展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国,以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为基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教育部也强调要把学校体育工作的重心切实放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上来。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现代大学体育教程》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本教材具有全面性、文化性、实用性的特点。旨在在断增强大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改善他们的体育技能水平和健康行为方式,培养他们进行终身锻炼的好习惯。
4.教学方案设计:
课堂教学基本分为三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准备部分包括:
(1)课堂常规:集合整队、清点人数、宣布课程内容、安排见习生。
(2)热身部分:慢跑、徒手操以及热身游戏。
基本部分包括:
(1)复习之前课程内容。
(2)教授新内容。基本都含有纠错、集体练习和分散练习环节。另外,根据项目特点可安排不同的素质练习。
结束部分包括:
(1)集合放松。
(2)安排课下任务。
(3)收还器材。
5.课程思政:体育是以传授健康知识、运动技能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在体育课堂开展体育思政,要在以体育知识和技能教学为核心,以价值为引领进行整体设计。
制定以育人为导向的教学目标:目标具有导向、激励和凝聚功能,只有将育人目标体现在体育教学中,才能为体育课开展课程思政提供方向指引和评价依据。在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制定中,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和课程的本质出发,坚持体育的健身性质不变,本位不变,挖掘体育文化、伦理、精神层面价值,把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综合考虑。注重“述道”融合,在制定运动参与、身体健康、运动技能目标的同时,制定切合学生实际且具有可操作性的道德法制、爱国主义、心理品质等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
第1-4学时 理论部分
1.课前准备
1.1课外学习评价:针对上次要求巩固、拓展的学习内容,依据实际情况收集整理相关信息,以便下次课上及时开展互动和反馈。
1.2教学要求:通过理论与引导部分的学习与了解,要求学生基本掌握田径项目相关的一些理论知识,了解健康的概念以及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熟悉健康生活方式的有关知识,理解大学体育课程是何种性质,具备一定的运动欣赏能力。
1.3教学方案设计:针对本次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手段、考核办法等进行具体规划。整体优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教学流程,高效利用教学资源,合理选择教学手段和方法。
2.课内教学
2.1课堂导入:任课教师要严格落实任务驱动,建立并采取多样化的检查和评价方法,充分掌握学生上次课后拓展学习和预习的真实情况。如:作业的检查与反馈、作品的展示与介绍、问题的回答与提出、阅读的心得与交流等。并针对具体情况,适时导入本次教学新内容。
章节名称 |
教学内容 |
要 点 |
|
|
大学体育课程性质、课程目标 |
|
|
健康的概念、评价标准;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 |
|
|
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与评价的指标、方法与标准 |
|
|
|
健康生活方式的有关知识,不良健康行为的诊断与矫正方法 |
|
2.2教学内容:
2.2.1.大学体育课程性质、课程目标。
2.2.2健康的概念、评价标准;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
2.2.3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与评价的指标、方法与标准。
2.2.4健康生活方式的有关知识,不良健康行为的诊断与矫正方法。
教学重点: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与评价的指标、方法与标准
教学难点:健康的概念、评价标准;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
2.3教学方法:指导发现教学法、掌握学习教学法、程序教学法、合作学习教学法、反馈与强化教学法。讲解与示范法、演示法、练习(训练)法(主要包括:重复、变换、间歇、模拟、比赛和综合法)、纠正错误法。
2.4课内小结:围绕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核心内容、教学理念等要素进行概括总结或师生、生生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课后巩固与拓展
复习课堂学习内容,勤加练习,并根据网络精品课程进一步深化学习。以课堂实践表现为主,通过课堂提问和随机不定期考核来评定学习效果。
4.单元(章)考核与评价
以课堂实践表现为主,通过课堂提问和随机不定期考核来评定学习效果。
第5-28学时 实践技术部分
1.课前准备
1.1课外学习评价:针对上次要求巩固、拓展的学习内容,依据实际情况收集整理相关信息,以便下次课上及时开展互动和反馈。
1.2教学方案设计:针对本次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手段、考核办法等进行具体规划。整体优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教学流程,高效利用教学资源,合理选择教学手段和方法。
2.课内教学
2.1课堂导入:任课教师要严格落实任务驱动,建立并采取多样化的检查和评价方法,充分掌握学生上次课后拓展学习和预习的真实情况。如:作业的检查与反馈、作品的展示与介绍、问题的回答与提出、阅读的心得与交流等。并针对具体情况,适时导入本次教学新内容。
2.2教学内容:
2.2.1跑的专门性练习:小步跑、高抬腿跑、后蹬跑等。
2.2.2短跑:途中跑技术、蹲踞式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终点跑、全程跑技术。
2.2.3接力跑:4×100米接力跑技术、4×400米接力跑技术。
2.2.4中长跑:途中跑技术、站立式起跑及加速跑、终点跑、全程跑技术。
2.2.5实心球:前抛实心球技术
2.2.6五步拳:预备式、弓步冲拳等。
2.2.7球类:篮球:原地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正面下手发球;足球:脚背正面直线运球、脚内侧踢定位球。
2.2.8身体素质练习。
2.2.9体质健康测试
2.3教学方法:指导发现教学法、掌握学习教学法、程序教学法、合作学习教学法、反馈与强化教学法。讲解与示范法、演示法、练习(训练)法(主要包括:重复、变换、间歇、模拟、比赛和综合法)、纠正错误法。
2.4课内小结:围绕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核心内容、教学理念等要素进行概括总结或师生、生生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课后巩固与拓展
复习课堂学习内容,勤加练习,并根据网络精品课程进一步深化学习。以课堂实践表现为主,通过课堂提问和随机不定期考核来评定学习效果。
4、单元(章)考核与评价
以课堂实践表现为主,通过课堂提问和随机不定期考核来评定学习效果。
四、学时分配表
教 学 内 容 |
思政融入点 |
理论课课时数 |
实验学时 |
实习学时 |
上机学时 |
思政材料 |
思政元素 |
大学体育课程性质、课程目标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等。 |
一切学科都是建立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础之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思维的科学、认识的工具,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专业教学换视角思考,换方法分析,换方式对话 |
2 |
|
|
|
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与评价的指标、方法与标准 |
2 |
|
|
|
短跑:途中跑技术、蹲踞式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终点跑、全程跑技术 |
|
2 |
|
|
接力跑:4×100米接力跑技术、4×400米接力跑技术 |
|
2 |
|
|
球类:篮球:原地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正面下手发球;足球:脚背正面直线运球、脚内侧踢定位球 |
|
6 |
|
|
五步拳练习:起式、弓步冲拳等 |
|
6 |
|
|
中长跑:途中跑技术、站立式起跑及加速跑、终点跑、全程跑技术 |
|
2 |
|
|
身体素质练习与考核 |
|
|
|
6 |
|
|
合 计 |
|
4 |
24 |
|
|
总 计 |
|
28 |
五、实验(上机)项目:无实验(上机)环节
六、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其任务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增强其体质,培养其道德、意志、品质等。它是学校体育实现的基本形式,是体育目标的实施途径之一。
常用的体育教学方法:指导法、练习法、讲解法、示范法。
七、课程考核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查
考试形式:身体素质测试、五步拳考试
总成绩=过程考核70%+终结性考核30%。过程考核70%包括线上学习20%,身体素质50%(800米/1000米20%,仰卧起坐/实心球20%,50米10%),终结性考核30%为五步拳考试。身体素质测试评分标准见附表。
评定方式:百分制
分数 |
男子评分标准 |
分数 |
女子评分标准 |
分数 |
50米跑(秒) |
1000米跑 (分秒) |
引体向上(次) |
前抛实心球 (米) |
50米跑(秒) |
800米跑 (分秒) |
1分钟 仰卧起坐 (次) |
前抛实心球 |
100 |
6″3 |
3′25″ |
17 |
11.6 |
100 |
7″8 |
3′20″ |
43 |
9.6 |
100 |
95 |
6″4 |
3′30″ |
|
|
95 |
7″9 |
3′25″ |
41 |
|
95 |
90 |
6″5 |
3′35″ |
16 |
10.6 |
90 |
8″0 |
3′30″ |
39 |
8.6 |
90 |
85 |
6″6 |
3′40″ |
|
|
85 |
8″1 |
3′35″ |
37 |
|
85 |
80 |
6″7 |
3′45″ |
15 |
9.6 |
80 |
8″2 |
3′40″ |
35 |
7.6 |
80 |
75 |
6″8 |
3′50″ |
|
|
75 |
8″3 |
3′45″ |
33 |
|
75 |
70 |
6″9 |
3′55″ |
14 |
8.6 |
70 |
8″4 |
3′50″ |
31 |
6.6 |
70 |
65 |
7″0 |
4′00″ |
|
|
65 |
8″5 |
3′55″ |
29 |
|
65 |
60 |
7″1 |
4′05″ |
13 |
7.6 |
60 |
8″6 |
4′00″ |
27 |
5.6 |
60 |
55 |
7″2 |
4′10″ |
|
7.5 |
55 |
8″7 |
4′05″ |
25 |
5.5 |
55 |
50 |
7″3 |
4′15″ |
12 |
7.4 |
50 |
8″8 |
4′10″ |
23 |
5.4 |
50 |
45 |
7″5 |
4′20″ |
11 |
7.3 |
45 |
9″0 |
4′15″ |
21 |
5.3 |
45 |
40 |
7″7 |
4′25″ |
10 |
7.2 |
40 |
9″2 |
4′20″ |
19 |
5.2 |
40 |
35 |
7″9 |
4′30″ |
9 |
7.1 |
35 |
9″4 |
4′25″ |
17 |
5.1 |
35 |
30 |
8″1 |
4′35″ |
8 |
7 |
30 |
9″6 |
4′30″ |
15 |
5 |
30 |
八、课程资源
1.参考书
《大学体育与健康》主编:武杰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6月
《大学体育实用教程》主编:秦云兴 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2月
《现代大学体育教程》主编:陈智勇 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年6月
《大学体育教程》主编:丁英俊 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年8月
2.期刊
[1]张艳.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17,(24):163.
[2] 闫站站.阳光体育政策下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探析[J].才智.2017,(5):85.
[3] 赵国超.高校公共体育课排球课教学现状的分析与对策[J].广东经济.2017,(4).
3.网络资源
[1]公共体育公众号
[2]田径风暴公众号
[3]河南校园篮球公众号
[4]大众排球公众号
[5]校园足球公众号
九、有关说明
是否双语教学:否
双语教学的要求与比例:无
实习、实训环节的纪律与注意事项:无实习、实训环节。
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由于体育课程学习的特殊性,让学生直接参与各种体育活动,通过内在的独特教育性,达到育人的目的。为了体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理念,根据实际情况,将部分易于掌握的教学内容,作为课下学生延伸学习,可以更好填补课上学习的不足,激发每个学生的体育兴趣,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习惯和能力。使学生走向社会后不仅有一个强健的体魄,而且具有一定的体育素养,以适应现代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也是学校体育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向全社会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