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适应高等学校教学发展趋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建立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整体优化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课程结构体系,使课程建设形成自身特色。
二、课程建设的任务
构建适应社会发展及我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定位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性和一定影响力的精品课程和优质课程(群)。以强化实践为特色,以不断丰富课程资源为优势,以项目和案例教学为突破口,切实提高我系课程建设的整体水平。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课程开发、改革与建设的课程管理制度和保障机制,为优质课程的持续成长提供良好激励环境。
三、课程建设的标准
课程建设分为合格课程建设、优质课程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三个层次。各层次课程建设均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制订与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相适应的课程教学大纲。实验仪器设备及实习实训基地,能基本保证课程教学正常进行。有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完整的课程教案、课件。讲教师(团队)在建设期内,无教学事故。
1.合格课程
合格课程是课程建设的基本目标,达到合格课程标准是对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合格课程建设的标准是:课程教学的基本资源开发系统、完整和适用;有一定数量的拓展资源。教材选用了近三年国家正式出版的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省部级及以上规划教材、获奖教材或高水平的自编教材。鼓励选用先进的国外原版教材。
主讲教师(团队)认真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具备一定的实践应用能力和教改能力,注重发挥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建立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考核制度。考核内容和方法科学合理,过程考核记录规范、完整,考试试卷与评分标准科学、合理,特别是反映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案例(材料)分析题的题量和分值应不低于30%。
课程教学受到学生肯定,在近3次学生评教中至少 1 次为良好以上(含良好),体育学院系同行及学校教学督导专家评价较好。
2.优质课程
优质课程以合格课程为基础,是课程中的带头课程。优质课程建设的标准是:课程教学的基本资源开发系统、完整和适用;同时开发了较为丰富的拓展资源,如素材资源库、案例库、专题讲座库、试题库系统、作业系统等。
教材选用了近三年出版的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优秀教材(含国家规划教材、获奖教材或高水平的自编教材或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课程实验、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有合适或自编的教学指导书。
主讲教师(团队)认真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指导学生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应用能力、教改能力以及指导青年教师成长的能力较强,成效(成果)比较显著。
建立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考核制度。考核内容和方法科学合理,过程考核记录规范、完整,考试试卷与评分标准科学、合理,特别是反映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案例(材料)分析题的题量和分值应不低于40%。
学生对该课程的满意度较高。在近3 次学生评教中至少有 2 次被评为良好以上(含良好),院系同行及学校教学督导专家评价较好。
3.精品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做到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体现先进性、科学性和示范性。推广精品课程建设,提升我校课程建设水平。精品课程建设的标准是:
课程教学的资源开发丰富、系统、完整和适用。不仅开发了基本资源,还最大限度的开发了反映课程特点,应用于各教学与学习环节,支持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较为成熟的多样性、交互性拓展资源,如素材资源库、案例库、专题讲座库,学科专业知识检索系统、演示/虚拟/仿真实验实训系统、试题库系统、作业系统、在线自测/考试系统,课程教学、学习和交流工具、课程教学录像等。
自编有反映本校特色的教材,建立完善的动态性、立体化教材体系;实践环节教学指导书完备。
主讲教师(团队)认真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指导学生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应用能力、教改能力以及指导青年教师成长的能力强,成效(成果)突出,有省(部)级及以上的教改项目或获奖成果。
建立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考核制度。考核内容和方法科学合理,过程考核记录规范、完整,考试试卷与评分标准科学、合理,特别是反映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案例(材料)分析题的题量和分值应不低于50%,试卷评阅准确。
学生对该课程的满意度高,近3次学生评教结果均达到优秀,院系同行及学校教学督导专家评价好。
四、课程建设评价指标
本评审指标体系按照《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文件精神制定而成。
课程建设应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性和辐射推广作用。
本指标以鼓励教育教学改革,引导教师创新,促进教学现代化为指导思想,着重考虑:教学内容与体系方面的经典与现代、基础性与先进性的关系;教学方法上,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为目的的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协调应用的关系,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